從敘述設計思維初探藝術節(文化創意產業)之環境景觀和空間營造-以古坑柳丁嘉年華和法國蒙頓(Menton)檸檬城市節為例
摘要:
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體制的運行及國際休閒化的趨勢,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策略應成為各國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軸。而近年來各界舉辦大量新興文化之藝術節,能對於農村地區發展、文化保存、農村產品促銷、地方經濟繁榮帶來經濟效益,但藝術節品質卻良莠不齊,故本研究以古坑柳丁嘉年華和法國蒙頓(Menton)檸檬城市節為案例,探討其文化藝術活動之環境景觀與雕塑營造空間所創造的氛圍,是否為地方帶來經濟繁榮效益,其發現藝術節之環境景觀與雕塑營造空間,主題必須具有「地方性」與「日常性」,並貼近地方文化的意涵,若能尋找地方動人的傳說故事,且以人本故事邏輯思考為出發的「敘述性設計方法」,將更貼近參訪者與旅遊者的心智。
一、緒論
1-1研究動機
為應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世界越來越像地球村,經濟也越來越互相依賴,為了紓緩加入WTO後農業所面臨極大的衝擊,地方農業文化的推展,便成為目前各地方努力從事「一鄉一休閒」等各式產業計劃以爭取中央的補助的重要因素,文建會也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各項執行計畫,希望藉此帶動經濟,因此地方化、人性化便成為維持自己文化特色及承傳傳統文化的有效方法。
週休二日的實施,休閒生活內涵改變,希望「旅遊不僅是旅遊」,更希望在旅遊能包含更多的深度內涵,因此台灣的套裝旅遊,開始出現以「藝術節」為主題訴求的行程(方雯玲,2004)。在這樣的文化藝術活動中,通常會邀請許多的藝術家參與,以裝置藝術或是以雕塑營造空間氛圍的形式進行。
而雲林縣目標藉由傳統的「農業經濟」轉變為「文化大縣」,因此縣內希望藉由辦理藝術節活動帶來地方經濟繁榮的轉變。而近年來各界重視舉辦文化節慶活動對於農村地區發展、文化保存、農村產品促銷、地方經濟繁榮所帶來的效益,造成台灣大量新興文化之藝術節蓬勃發展,藝術節品質卻良莠不齊,甚至誰是主、誰是客,多半都不清楚,常以地方文化為名卻無實質內容的藝術節多有所聞。張家銘(2005)研究指出吸引力是因為目的地觀光遊憩的資源以及經由人為的創造而形成吸引。可見以人本故事邏輯思考為出發的「敘述性設計方法」,可以讓空間設計者,藉由敘述故事邏輯的方式,貼近使用者的心智,以具故事邏輯的方法,串聯、組合,讓參訪者與旅遊者參觀地方農業文化時在娛樂及感性中瞭解一些概念與價值,滿足其旅遊的深度內涵。因此地方化之藝術節其地區特色是必要的,否則將難以持續吸引遊客上門。
1-2研究目的、對象及範圍
1-2-1目的
本研究以雲林縣古坑柳丁嘉年華和法國城市蒙頓(Menton)檸檬城市節為案例,探討其文化藝術活動之環境景觀與雕塑營造空間所創造的氛圍,是否為地方帶來經濟繁榮效益,進而提供農村舉辦文化節慶活動空間規劃設計之參考。
1-2-2對象及範圍
本研究以仿效國外水果節慶典活動型態之雲林縣古坑柳丁嘉年華和法國城市蒙頓(Menton)檸檬城市節為案例,比較如何創造環境景觀與雕塑營造空間以達到產業觀光藝術功能。
二、研究方法
2-1相關文獻探討:
回顧相關關於文化產業及空間裝置藝術相關研究文獻、國內參考著作、學術論文,來進行對研究內容理論之建構,以作為本研究參考與借鏡。
2-2將研究評估資料彙整,提出對該藝術節之環境景觀與雕塑營造空間的看法及具體建議,作為研究後的回饋。
三、文獻探討
3-1敘述性設計之理論與手法
敘述設計成為重要的設計派別,是非常晚近的事,大約在1990年代中期,設計界(特別是展示設計界)才逐漸有敘述設計這樣的稱呼。一些與敘述性設計相關概念的興起,諸如:產品語意、產品語境、劇本導引式設計、文化符碼、感性工程、主題樂園、主題式設計…等等在近二十年的出現,幾乎也都反映了敘述性設計這樣的觀點已經逐漸成熟,並且成為設計界所樂用的〞設計方法〞。
3-1-1敘述設計指:
1.設計作品會說故事。
2.設計作品的『造形表現』有一定的主題,子題,題素。
3.設計作品有豐富的表情。
4.設計作品運用各種造形符號,以達成『目的性』的吸引力。
5.設計作品不止追求造形美感,也追求造形的『意義』。
3-1-2敘述設計的手法
1. 藝術術科的傳統與前現代性:故事的直接表達,以壁畫為最常見的操作方法。
2. 符號學與語意學的推波助瀾:以造形單字或局部造形來表達。
3. 劇情模擬在工程上的應用 :以『行進過程』來安排一定的造形(造景)與情境,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時 間序列的『情境與故事發生場所』 。
4. 後消費時代與主題樂園的興起 :純粹以『眾人皆知』的故事(神話故事、卡通故事、地方典故),從故事的主角、配角、配件、道具、情境中抽取具『特定意義』的造形元素,重新編排在設計中。
5. 語藝學與論證結構:這個手法在視覺傳達設計上較為常見,相對的在展示設計上就可比較能運用出來。
6. 展示設計上的故事板到情境設計
(1)將要展示的所有『物件』加以造形上的拆解,並抽取部分在建築零件或部品上可用的造形。
(2)依展示的主題,循著主題→子題→題素來推想(或裂解),然後再從題素轉換成造形元素,然後再組織所有這些轉換過後的造形元素,運用於設計上(展示具設計或空間設計)。
(3)展示『物件』的安排要符合故事展開與觀看的順序。
(4)組織這些轉換過後的造形元素,運用於展示具設計或空間設計上,要特別注意調性(或與主題吻合性)的考量。
7. 文本論與文脈論 :從文脈主義的觀點,作品要能『融入』兩個文脈(環境):
(1)實質環境-作品的不同面向(立面),怎麼與對應的環境對話(而不只是互動),作品的內部,怎麼與外皮對話。
(2)時間文脈-在這一段『時機』裡,作品怎麼『恰時』的表達出業主對大勢時局的立場與看法(貝聿銘VS弗斯特在香港)。
8. 形式操作到意義操作:分為形式操作、意外操作和意義操作。
3-2藝術節
「藝術節」與節慶所使用的自大致都是「festival」,台灣對於節慶的稱呼有多種詞彙,包含「節」、「祭」、「嘉年華」、「藝文華會」等,而歐美方面,則根據節慶的主題、規模與目標的不同,分為超大型活動(mega-events)、大型活動(hallmark event)、重要活動(major event)、活動(event)、特殊節慶(special event)、節日(feast)、節慶(festival)、展覽會(fair)(白佩蕾,2005)。康景翔(2006)對於節慶的分類,其認為「觀光節慶」是節慶的一種,包含兩種形式,一種為被刻意創造出來,而以吸引觀光為重要目的,具節慶之性質並以節慶命名,另一種為已長久存在,但改變其舉辦或行銷形式而肩負吸引觀光功能之節慶。而節慶在短時間內顯現如次強烈的光芒,原因不僅在於高水準作品的完美呈現,還包括藝術作品和整體環境間的協調度(黃 卉,2004)。
3-3 文化創意產業
國內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係參酌各國對文化產業或創意產業的定義,以及台灣產業發展的特殊性,將其定義為:「文化創意產業係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陳郁秀,2003)。」
文化產業創意設計有重要的三大要素,分別為:美感、價值與故事。形式與外型的「美感」是必要的條件,讓外在的環境變的更藝術化、美感化,進而從外在而影響內在,其次是「價值」,此要素是贏得消費者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價值通常是隱含的,透過外顯形式間接表達,因為多數的民眾喜歡在娛樂及感性中瞭解一些概念與價值。「故事」在文化產業中扮演主要的關鍵角色,在於提升地方的價值感。發掘故鄉的記憶與印象、以及人文脈絡,並從故事中去感受、探索事物,體會其中的價值,企求以此感動參訪者與旅遊者。此外,「故事」中還包括:呈現的主題、鋪陳的節奏與方法,這些都可能因地方的風情特色不同,而有不同的特殊性(陳乃菁卓玲妃專欄)。
四、案例分析與討論
4-1 雲林縣古坑柳丁嘉年華
古坑鄉綠色隧道依偎在台三線及雲一五八甲線上,排列成十字形,座落於湳仔村正中央,兩排芒果樹蔭成之大道,為假日休閒及古坑鄉辦理藝文休閒活動之場所,為配合綠色隧道公園之建設,將成為古坑鄉另一休閒特點。未來將規劃為民眾結婚場所以及文化景觀公園,讓公園、隧道、鐵道三者結合起來,成為最有情調及特色的「蘭樹大道」。
表1. 古坑綠色隧道與公園 |
||||
圖 片 |
|
|
|
|
圖片來源:雲林旅遊網 |
古坑鄉的柳丁種植面積2千餘公頃居全國之冠,屬甜橙類,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一月,是柳丁盛產期,年產量近十萬公噸,占全台產量四成。為穩定國內柳丁價格,確保農民收益,縣府特地規畫「2007台灣柳丁觀光文化季」活動,並仿效國外水果節慶典,首創國內大型水果節慶活動。柳丁嘉年華,讓柳丁不只是水果,更可以是展現多元的創意、親子同樂的題材,也包含製造柳丁相關產品,如柳丁奶油、柳丁醋、柳丁手工皂、柳丁美容用品等等。雲林縣古坑鄉積極推廣柳丁行銷,並朝向創意產品發展,希望藉此突顯柳丁產業主題特色,創造環境景觀及產業文化,帶動產業文化發展與行銷。
表2. 古坑柳丁嘉年華圖片 |
||
|
|
|
|
|
|
|
|
|
|
|
|
|
|
|
雲林縣政府認為古坑柳丁嘉年華有辦法解決柳丁過盛的問題,因此學習法國,他們辦的檸檬城市節,能夠帶動商機的觀光產業。在環境景觀與空間營造上,邀請裝置藝術家以柳丁為素材,創造柳丁藝術遊樂園,包含有柳丁耶誕樹、柳丁迷宮和西藏圖騰曼達拉等裝置。但設計作品設計手法的應用上,主題性和趣味不夠也無法貼近地方文化的意涵,只追求造形美感,但對造形的『意義』較不重視,其環境景觀與雕塑營造空間呈現出不協調,與對應的環境也無法產生對話。 。
4-2 法國城市蒙頓(Menton)檸檬城市節
蒙頓(Menton)位於法國鄰近義大利的一個城市,因盛產檸檬而得名,每年2月的檸檬節,是該鎮最重大的節日,人們用檸檬或橘子做成馬或人像遊行,非常熱鬧,直至現在,每年檸檬節也會用上多達130噸檸檬和相等數量的橘子搭建各種造型。前衛又叛逆的導演、藝術家,會讓人情不自禁地跌入他瑰麗而奇異的夢想世界。每年均吸引50萬人次的觀光。
表2. 法國城市蒙頓(Menton)檸檬城市節檸檬和橘子搭建的各類造型 |
||
|
|
|
|
|
|
|
|
|
|
|
|
法國城市蒙頓(Menton)檸檬城市節在創造藝術節之環境景觀與雕塑營造空間,其手法展現了文化產業創意設計之美感、價值與故事三大要素。設計作品在敘述設計手法的應用上,利用後消費時代與主題樂園的興起的方式,純粹以『眾人皆知』的故事中抽取具『特定意義』的造形元素,故事的主角、配角、配件、道具、情境,從新編排在設計中,如睡美人、白雪公主和埃及人面獅身像…等。 其作品讓人感覺會說故事帶有豐富的表情、『造形表現』有一定的主題,子題,題素,並運用各種造形符號,以達成『目的性』的吸引力,不止追求造形美感,也追求造形的『意義』。環境景觀與雕塑營造空間呈現出調性(或與主題吻合性)的考量,並使不同面向(立面)與對應的環境產生對話。
五、結論
藝術節之環境景觀與雕塑營造空間,主題必須具有「地方性」與「日常性」,並貼近地方文化的意涵,若能尋找地方動人的傳說故事,且以人本故事邏輯思考為出發的「敘述性設計方法」,將更貼近參訪者與旅遊者的心智。除了可傳達地方的故事感動外,進而以文化主體意象或符號加以創意延伸轉化,也相當重要。
「說故事、創作故事」是為追求「創意台灣」的好方法,當然,為了達到永續經營之目標,除了政府政策與協助之外,更要能夠結合民間社區的力量。讓藝術節不再是因利益而存在,而是著重在活動藝術節的品質,不然花再多的經費也無法達到最終的效益。深入了解地方產業,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才能創造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動及地方藝術節。
六、參考文獻
1. 楊裕富,2000,《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
2. 楊裕富、林萬福,2004,《後現代設計藝術》,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
3. 楊裕富,敘事設計中心網站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lingyf/na/
4. 陳郁秀,2003.01,〈地方文化館的政策與實踐〉,文建會地方文化館通訊季刊
5. http://ayf.myweb.hinet.net/ef/na01.html陳乃菁卓玲妃專欄
6. 張家銘(2005)。運動賽會之運動觀光客參與行為模式之研究-以2004 年澎湖世界華人馬拉松路跑賽會為例。高雄市:復文圖書。
7. 白佩蕾,2005,<以節慶活動作為地方行銷之策略研究-以屏東縣為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黃 卉,2004,<從法國經驗看藝術節對發展地方文化產業之影響>,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9. 王壽來,2003,《2002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人文歐洲城市節慶》,台北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0. 趙衍,2007,台東都蘭山藝術節活動與原住民藝術社群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